我的时间不多
这也算是我打算回顾我这一周。
“我的时间不多。”我经常这么说,时间多少是相对的,但相比于大多数而言,我的时间不多。我在工作日的空闲时间很少,早上和晚上加起来我觉得不超过一个半小时,而在周末的两天,我也有可能加班,就像这周,周六加班一下午,周日在家加班大半天。我一度有些崩溃,因为工作日的强度已经很大了,而我在周末又不能休息过来。好在我可以较快地调整过来,只需要换个环境出去走走,和带上一本书读上一个小时,我就会感觉和工作切割开了。
这也算是我打算回顾我这一周。
“我的时间不多。”我经常这么说,时间多少是相对的,但相比于大多数而言,我的时间不多。我在工作日的空闲时间很少,早上和晚上加起来我觉得不超过一个半小时,而在周末的两天,我也有可能加班,就像这周,周六加班一下午,周日在家加班大半天。我一度有些崩溃,因为工作日的强度已经很大了,而我在周末又不能休息过来。好在我可以较快地调整过来,只需要换个环境出去走走,和带上一本书读上一个小时,我就会感觉和工作切割开了。
这本书是我在多抓鱼买的,也是之前很多次听到这个书名,自己团队里也有人在看,所以认为值得一读。不过,在一开始并没有很高期望,只是当作放松读物来看的,最后的结果并非如此,它短小精悍。
周末,我用GPT帮我生成月度总结的模板,其中有一节是
05 职业发展 描述在职业发展方面的进展和计划:
- 职业目标的推进:在实现职业目标的过程中取得了哪些进展,有哪些新的体会和思考。
- 职场经验的积累:通过工作积累了哪些经验,提升了哪些职场能力,如沟通、团队合作、时间管理等。
我在想,如果我们想要进步,比如在工作上,我们需要取得反馈,无论反馈的好坏。当看到这一节时,我不得不发问:工作的目的是什么?以及我的职业发展的目标是什么?
好,现在开始写。
这个月尝试建立习惯:每天记笔记。虽然没有坚持到每天记,但最后下来,结果不错,在月底最后两天,我把它们读了两遍,并整理出有用的原则,我觉得这就是笔记记录后沉淀下来的东西。它们是否有意义可以留到之后去考证,就目前而言,我认为是有价值的。
我无所事事,坐在日式的懒人椅上,翻起这本书,上次翻了一半,这次没有花很多时间就翻完了,书的内容并不多,很容易读,如果专心读的话,我感觉3~4小时应该就能读完。
端午节我回了一趟家,这是我工作后的惯例——每半年回一次家。总感觉假期并不是很多,清明、五一和端午,以及其它的一些节日,再加上每周还可以歇上两天,看起来假期挺多的,但还是感觉工作很忙,工作应该是真的很忙,工作到第四天已经开始感觉到疲惫了,并不是每天都感觉充满能量。
五一的时候,没有事干,就找了一个年轻人的旅游团,认识了一些朋友,但也祛魅了,日光之下无新事,人与人并没有太多不同,人性不会发生太多变化。景德镇挺好玩的,许多烧瓷的年轻人也挺好的,但我感觉我不属于那里,那里有些安逸和闲散了。当我说我是2000年的时候,很多人都很惊讶,他们会觉得我已经30或28了,我的白头发或者忧虑的眼神可能让我显得稍微有些老了,我并不介意这些,我真实的感受是觉得这样挺好的,和年长的人在一起玩我觉得总能学到很多。
我经常会提到时间,这次也是,我此时此刻感觉拥有时间,又感觉没有真正拥有它,我有很多待办事项,有一推收藏书单想去读,又有很多新鲜技术(自己作为一个理科生)想去学,我对外界声称自己心态很平和,但在内心我知道这不总是真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拒绝一些人和知识也可以看作是一个聪明的选择。
此刻,我多么想仰头看天,看天上的星星或是月亮。
时间总是走的很快,空闲时间更是来之不易。一周是一年的2%,而一个月已经是一年的十二分之一了,太阳照常升起,月光铺在大地上也不会有丝毫的不公,时间不短不长,现在,我再次思考下自己的方向,这种感觉就像是点的跳跃。
这算是一本历史书,讲的是人类史学,作者在分析人类发展至今的一些关键因素,以此来回答亚力的问题[1]:为什么白人做出那么多东西?而黑人却没有。以及为什么有的国家富裕,有的国家贫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