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影响力》

- 2 mins read

上周末在火车上读完一直没时间写笔记,早上占用了听英语的时间来做它,加上现在的心情也不错。

这本书利用心理学的研究来告诉我们,如何利用人类心理或行为上的一些特点,来帮助我们说服(persuade)他人,同时动物有时也具有这种特点。

我们是时候系统性的研究一下创造(create)了,这样一个新东西从无到有的过程。这本书前面大半部分在阐述对自己调查的分析,读起来稍微有些无味,但到了最后两章,作者开始真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见解了(也有可能我前面都没有认真读🥲),那种感觉让人豁然开朗,此时如果再重读前面几张会有效果更好、更深刻的体会。

读蔡崇达《命运》

- 2 mins read

这是一本很解压的书,读完之后让我感觉很容易放下很多东西,听阿太讲故事,人的生命是一个又一个的轮回,我们都要让当下的生命过的满意才行,不然灵魂还要再走一遭,非要满意不可。里面的人很温暖,不贪心,想到书中一句话(大意是):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这个分享会,它的内容质量很高,感觉分享嘉宾好像因为来到了单向空间变得更真实了,它们很愿意介绍自己,所以我可以听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另外是它的互动更近,首先因为是面对面的形式,我们的互动可以有更好的反馈,二是场地是很平的,没有营造出一种等级的感觉,进而观众的提问也会变得更尖锐一点,所以互动会跳过很多形式化的东西。

读《月亮和六便士》

- 2 mins read


当读到这本书的末尾时,我再一次感受到了读《源泉》时候的感觉,感觉血向上涌,涌到喉咙,涌到脑袋,你想要爆发,想要用尽全身的力。但这种感觉并不痛苦,有一种久违的满足感,感觉突然就会热泪盈眶,如果不是在地铁上,我恐怕真的已经如此了,然后是望着窗外发呆。

我总是觉得,生命其实很轻微,“Pain is inevitable, suffering is optional.”总是有很多东西是高于生命的,虽然生命无价。与其说某人偏好苦难,不如说其从中获得的东西远远地优于苦难,或者是其所追求的东西远远地好过苦难,苦难无非是附加其上。



楔子

产品是什么?

周日中午,我在小区里在雨中漫步,忽然想到一个问题:产品为什么存在?基于此,发散性地想,产品是什么?人们为什么需要产品?我边走边想,雨是多情和善感的,我放空自己,像是在发呆。最后得出了一个略微浅薄和片面的答案。

读《一本书读懂 Web3.0》

- 2 mins read

书的信息:


这本书讲的很浅,很多 Web 3 常听到的一些名词只是简单的介绍,它是一个速成品。不过也不能指望一本科普书去做太多事情,最有价值的应该是最后一章,作者对 Web 3 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读《始于极限》

- 4 mins read

TOC

书的信息:


读完的直接感受

我的世界还是太小了,“民族文化”对我们的思想影响还是非常非常深的,相比于男性,女性经历的环境非常的不同,文中很多地方提到色情产业对日本的影响,虽不说触目惊心,但也让人隐隐心中作痛。这本书让我可以以一个女性视角看待环境,很多事情跟男性的理解有很大出入,可能还会让我注意到或反思我的一些行为有伤害到女性,尽管确实是无意的。看完感觉男人竟然可以这么糟糕,像书里说的“把自己扔进阴沟”。书里不仅仅谈到情色资本和性别歧视,还谈到了非常多的话题,比如婚姻、工作、自由、独立,感觉很受启发,两人思想非常前卫,尤其是上野千鹤子,恰好两人都一直未婚,我也愿意称两人为有学识的人。所以,我觉得女生来读会更受启发,起码可以看到一名女性从业者对社会和生活的看法。

2022年末总结

- 6 mins read

回头看时总爱风轻云淡,置身其中时我也总是当局者迷,我的生命是有限的,现在的我总会感受到自己身处历史之中,我在每个进程之上赋予意义,尽力而为。

回望的时间跨度越大,我们愈是显得深刻,一年的跨度将近生命的百分之一,在身处特定的时间点时,记录让生命更加的充实。下面👇是我的2022年末总结,它多半是写给我自己来读,如果你有兴趣,当然欢迎也读一下🐳!

读《娱乐至死》

- 3 mins read

书的信息:


书名有些耸人听闻了,这里娱乐并非广义上的娱乐,而是指电视——这个新兴起的媒介,对这个世界娱乐化的颠覆,(补充:还有电报对这个世界带来的影响),电视在当时那个年代对社会影响是巨大的,就像之后的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短视频对我们社会带来的改变。作者没有把电视看做一种技术,而是看做一种媒介,一种传达信息的媒介,前两章的标题也很好的归纳了其想表达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