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edfrogotr's Blog ==
=======================
The journey is the reward.

2024年末总结 —— 何妨吟啸且徐行

Diary |

动笔时总是最难。

这是我第3次写年末总结。

往期总结

人们通常不爱反思,因为这异常痛苦。细数过往之事,好与坏交织,只是时间会对记忆一次次裁剪,留下我们不再争论好坏而只是倍加珍惜的回忆。我知道,又是一年过去了。我可以感慨,但这不是我要在这篇文章里做的。我想做的是拿着一把锋利的手术刀[1]无情地切割分类我这一年的经历,然后交由理性阐述出来。

我畏惧过于复杂的东西,即使细看之后它们实际很简单。就像现在,我明知一年的变化很大,但是因为东西太多,又本能地想着逃避。我很多次面对这样的时刻,总归有一次,我会不甘地发问:“何不直面一下恐惧?”在一次一次重复和精进后,我所表达的会成为我真正想要表达的,这便是我想要达到的——对写作的精通

我们平等地经历此时此刻,但是我们的感受不同,比如,此刻我感受到平静,而你可能感受到愉悦;我感受到孤独,而你感受到愤怒。我想表达什么呢?我在文章中传递感受,你在文章中获得你的感受,我希望我所传递的感受编码为文字,又经你阅读解码为你的感受后,是有价值的。我传递当下我认为有价值的感受,以期望读者能获得积极的感受,我决不愿意传播负能量,倘若我流露出这种迹象,那是我还不自知,只希望有人可以善意提醒。

价值的衡量通常主观,客观的价值只是无声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轨迹。一年的时间确实是流过了,我们诉诸其上的感情终归是无法改变一点点的过去,感情只能影响着今后的生活,而未来又无法直接触及,感情遍只是全然地存在于当下了。

历史连续不断,一年的跨度足够长,人们生活的巨变也不过百年,流经的四季足够累积每一日的细微变化,让人在年终之时注意到个人和环境的明显差异。我变了吗?答案绝对是,我变了。

经历

这算是我工作的第三年,也可看做进入社会的第三年,让我评价自己今年最大的变化,我会说:我的能力圈变大了。但是,这种变化很难评估,它是形而上的。于是,我把能力圈想象为房间(这是我能接触到的最多的东西),我可以开拓出一个新的领域的房间,也可以不断让现在的房间越来越充实,当我对某项技能越来越熟练,我会称我让我房间里拥有的这个物件更美了[2]。

如果继续往下层说,看一个人的时间分配便能知道他的发展方向了。看我自己,大部分时间是在工作上,剩下20~30%的时间是给了看书,再剩下的,是穿插一些活动,自己在这一年向外迈进的次数不多

01 工作的变化

  1. 让他承受能力之外的压力,看看是被压垮,还是再怒嚎地向前迈出下一步。经历常常会掺入一些偶然性,比如公司的组织调整让我去做一块能力之外的业务。如果这种情况发生了,对组织而言,结果不会很好,因为交付效率会降低很多;对个人而言,这异常煎熬,但会激发出求生本能,进步也最为明显。我的改变不只在于学会了一块新的技术,而在于当有越来越多的新东西来临时,我会懂得一些应对方式,另外一点是,我该如何抗压。这是关于方法论的东西,在一篇新的文章讨论会比较好,总结而言,我觉得核心策略是保持冷静(这也意味着保持理性)。
  2. 当这不是我想做的工作时,我该怎么办?我的答案是——臣服,不过是在仔细考虑之后。我翻看自己每月的回顾笔记,我意识到自己在六七月份已经开始不太喜欢现在的工作了,之前是工作忙想要休息几天,但从那个时候开始,自己已经开始不喜欢了,这是两样东西。我有自己的打算,在仔细考虑之后,我让自己继续待着,尽管现在看这可能不是一个良好的决策,不过影响并不大,现在已经进入到了执行阶段,我的关注点应该在这里。这是一个两阶段的做事策略:决策,然后执行。一些变体只是在这两阶段的周期长度上。这也符合专注于一件事原则,质疑现有决策只会使得进展缓慢。
  3. 有过向外寻找机会的尝试,但因为面试结果不好而放弃了。我不能评价放弃是好还是坏,最好的情况是我通过仔细的评估能选择一家我适合的公司,如果不是,它可能会比现在的情况更糟一点。这个尝试对我带来的价值是我能了解外面公司关心的技能点,以及锻炼面试技巧。不得不说,面试确实异常痛苦,要被面试官穷追猛打。

02 读书的变化

我看了下今年的看书记录,总共是26本,我不认为自己花了很多时间看书,一本常规的社科书阅读时间大概是6小时,技术书或是专业书我觉得大概是24~36小时,因为一个人专注看书的时间一天可能最多4小时,表现出来的结果是可能花几天或是很多天看一本书,但实际上,看一本书需要的时间并不长(我始终这么觉得)。

今年很喜欢的3本书

  1. Deep Work:效率之书,值得自己反复实践。
  2. 卡片笔记写作法:写作之书,同样也关于阅读,好的阅读带来好的写作。
  3. 刀锋:启迪之书,寻找人生的意义,虽然不会走上跟主人公相同的人生轨迹,但始终是在路上,且不懈怠的。

尽管还有其它几本书很推荐,但越是缩小数量级越能认识到一本书是否更加适合自己,越是裁剪便越是能认识到价值。

我认为自己今年看书的时间并不多,很多时候自己很浮躁,如果时间安排合适,一个人每年阅读50本书我觉得是可能的,我不倡导追求数量级,那是浪费时间,以及追求阅读进度也是在浪费时间,对自己诚实并没什么不好。

自己的变化:

  1. 注重一本书的整体结构:作者写书时会考虑如何组织书中的知识,而非全凭意识流写作,读者看书时会考虑如何联结书中的知识,采用树状的方式组织知识让我们的大脑很容易接受,也容易记住。分支每次保持在3个左右,每个分支可以继续下钻,每个分支只讨论这个主题下的知识。
  2. 作者的论点与论据是什么,以及自己是否感兴趣:分支是作者讨论的主题,在叶子节点的每篇文章的每个段落,作者都会有自己想表达的东西,一些作者会在文章中突出说明自己的论点,这会更方便阅读,一些是隐含地表达,这可能就需要多读几遍。一些熟悉的论点自己会跳过,又或者作者的论点自己很明显不同意,读与不读取决于自己,只是看自己的感兴趣程度。读书是时快时慢的,熟悉的地方读的很快,精彩的地方会仔细地读,这取决于自己,凡事都要对自己诚实。
  3. 选书要苛刻,阅读多样化,以及不喜欢则不读:人们常说:开卷有益,确实如此,但我觉得这是劝人读书的建议,每本书都有它的价值,凡是经历皆有价值,这句话是关于冷启动的问题,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知识高效转化的问题。选择当下适合自己的书胜过看很多长篇文学小说(这里没有贬低,只是在讨论适合),在对的时间点遇到的书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非常大。我不觉得书是一个单独存在的实体,它是信息的承载,能够跨越时空,看一本书常常的感觉是在另外时空的作者在对你讲话,这也是一种沟通,也会有不同的体验。阅读多样化来自芒格倡导的Lollapazoola效应,纳瓦尔也提到过,很多人称为跨学科思维,单学科思维有很多弊端,最明显的是很容易固步自封,理解不了他人,另外是现在的很多创新单学科很难实现。阅读多样化也意味着学习多样化,接触一个新的领域并不是登天那么难。不喜欢不读是对自己诚实,以低效率强迫自己接受不是明智的做法,而且他们也不是不得不做之事,此处的限制毫无价值。

新的行动

我认为自己今年尝试的新东西不多,也可以说尝试的在我能力之外的事情不多,我常说一个人的时间分配决定了他的走向,我可以把时间用在学习新技能和新知识上,也可以用来看书,也可以用来社交,或是有其它很多种可能性。我对现在处于公司职员状态的我的预期是每年尝试5~10件新事情,我同样坦然接受现在的结果。

  1. 去土耳其,第一次出国:我在九月份去土耳其,第一次出国,见到了已经很久未见的女朋友,从这两个方面看都意义非凡。中间所经历的波折总会转化为在现在和将来有用的经验。
  2. 我越来越喜欢和擅长写作:在去年,我写东西是为了解压和记录,在上半年也是如此,我只是为了养成记录的习惯。但是,在最近几个月,我认为自己发生了改变,我越来越喜欢写作,也愿意把自己想到的东西详细地表达出来,我也发现自己越来越擅长写作。
  3. 学会了头倒立:这是在今年的最后几个月,我意识到自己年初许下的愿望还没有(通过自己)实现,于是我把倒立列为了高优先级。我再一次经历了长期坚持一件事会取得明显的效果。前几次尝试都是毫无进展,再接着是一点点地变化,练习就是精通(mastery)的秘诀,足够简单。
  4. 尝试换一份工作:上面提到了。
  5. 尝试了一次网上接单:我在小红书上尝试了一次简单,挣到了300块,中间付出的成本超过12个小时。这是一次尝试,只不过继续进行的价值不大,原因是我考虑这件事进行100次后的结果,最后的结果自己并不感兴趣。
  6. 尝试了几次集体活动:五一报名团体活动去景德镇玩、陪学长来杭州玩、元旦时第一次做了攻略去广州玩、捡垃圾。这是一个不会社交的人对社交的尝试。我到现在依然没有想清楚自己在新的一年要多大程度上社交🤯。我在此见到新朋友和老朋友,我也把这些做法看做往生活中掺入的偶然性,不知何时,我会触及到自己未知的兴趣点和好朋友。
  7. 健身、瑜伽与跑步,以及冥想:自己在上半年高频率健身,很明显能感觉到身体的变化,条件允许的话我也希望自己能有坚持健身的习惯,在目前,我可以很自信地称自己健身入门了。瑜伽和冥想会不时地进行,这是我实践了很多次之后认为对生活有帮助的活动。自己今年跑步的次数不是非常多,一个理由是让自己少掉一些肌肉,我现在把它用来解压。
  8. 入门新的编程语言:Rust:自己许久没有学习新语言了,十月份开始看The Rust Programming Language和动手实践,我在周末看,总消耗时间不到3个月,我认为成本不是很高,我慢慢开始觉得进入一个新领域并没有非常难,如果记录自己真正投入的时间,100~1000个小时是绝对可以达到熟练水平的,20个小时就能保证我们入门(我的暴论🐒)。

新的认知

  1. 情境,我们所处的环境塑造我们的行为:情境会驱使一个人做特定的行为,我们会慢慢变得跟环境相似。比如我在咖啡店会不自觉地想着写东西和看一本书,当身边的人都在讲英语时,我们的口语会慢慢变好。当我在一个特定环境时,我不会不自觉地做和它相关联的事,Atomic Habits有提到过它,通过环境激发我们的行为非常实用,因为它带来了习惯,这让我们做事不太费力。在更为重要的另一方面,是身边的人(我也称作环境)和我们能够触及的与外界的联系,近朱者赤,我认为绝对是正确的,社会中出现的反例我认为是墨伪装成朱后的露馅和朱在世俗眼中被看做了墨,优良品质和邪恶品质并不容易分辨。建立一个能够激发自己想做之事的环境,会更有效和持久地改变我们自己。
  2. 定期地在自己能力边界之外活动能让自己取得明显的进步10x Is Easier Than 2x提到过20%-80%的概念,这个不是关于二八定律或是马太效应,它的含义是80%是我们的舒适区,或是守成区,而20%是自己的进攻区域,是自己未来的可能发展区域。如果想要达到10x成长,要做的是发展那20%,而非持续优化80%。在能力边界处徘徊十分痛苦,但也极为刺激,成就感巨大。Nike有个广告语叫强者爱找虐,我认为极为正确。定期地让自己“找点刺激”,在后果可接受的情况下,没什么不好。
  3. 培养习惯模型,以及依靠Rituals rather than Inspiration:斯多葛主义中提到Because “We are what we repeatedly do,” Aristotle also said, “therefore excellence is not an act, but a habit.”The Power of Full Engagement也提到了,Deep Work中提到了Rituals,我在播客知行小酒馆采访张云帆那一期也听到了相似的概念,还有很多其它的例子,我不觉得这是假的。我把Inspiration看做生命的礼物,生活中每日经历的其实是自己的习惯,生命很长,打磨个人这个模型,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利用复利效应,性价比是很高的。
  4. 保持平静:培养一颗平静之心是我最希望达到的状态,很多人说通透,通透之后一个人会很平静,我曾记过一条flomo:放慢节奏,在刺激和行动的间隙,给思考留下空间,对同样的事实我们会有不同的反应,不陷入消极的情绪需要实践很多很多次。我总是在周日达到很平静且活力慢慢的状态,然后在工作日一点点消退,在周四周五最为浮躁,我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这还在实践之中。
  5. 保持简洁:我认为自己是一名实用主义者,简洁意味着丢弃了其它占用和消耗资源的东西,攀登珠峰的人不会想着往登山包里塞进无用的东西,这在企业和个人都适用,丢弃那些有一点点用处或是将来可能有用的东西。
  6. 流出大块时间让自己做Deep Work是可行的:我认为进入深度工作,或是心流状态的一个简单易行的操作方式是让自己在大段时间里沉浸地不被打断地做一件事,这可以应用在写作、阅读和学习编程上,我在这3点已经验证过是可行的,我也认为在一些艰难工作方面,比如设计或是其它方面,同样适用。
  7. (还未实践验证)对想做的事,先行一步走:我有时会说:“等到xx时候我就xx。”等到时间来临,我们可能会遇到其它事情导致我们依然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而明明我们可以把信息/情报采集到,只需要提前(也就是现在)考虑这件事,它的成本只包含我们的时间,而收益是我们可以做出一个更明智的决策。

在新的一年,我期望自己做到的

01 向独立个体的迈进

成为独立个体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情感上的独立,二是在社会中独立。

1)就目前而言,我依然没有找到可以让自己放心依靠的个体,我不得不说服自己放弃这种可能性,我必须依靠我自己,我不确定这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还是一种病态的策略,总之,我打算采取这种策略,尽管它也看上去有点自私,我只能回答:先学会爱自己,然后爱他人。

2)社会中的独立意味着我发展出了在社会独立生存的能力,而不必依靠公司提供的工资,可以看做我找到了副业,也可能是我找到了一份喜欢的工作,在新的一年,我必须决绝地让自己处于这样的境地。原因我简单地回答是通往我求知的必经之路。

02 每个月尝试一件能力之外的事

知易行难,我现在在摸索阶段,从前是不定期地做,现在打算定期地、有意识地去做。

03 完成一次全程马拉松

最初的两个月会先学会手倒立。

我在23年参加过一次半马,后来大部分时间是在健身和做瑜伽,我把全马看做一次心灵之旅,一次彻彻底底的煎熬。我只能说我喜欢这样,它也反应了一件事,慢慢做,同样可以到达终点

04 注入偶然性,提高社交技能

我现在依然没有想清楚如何有效地做这件事,但我认为这是一个必须的技能,如果我认真去做,可能不会做的非常好,但一定不会太差。

05 语言技能:英语听力

在过去的一两年,我能感受到自己英文阅读技能的明显提高,我也尝试用英文写东西,提高词汇量我在去年已经实践过了,下一阶段是熟练的英语听力(口语我放在最后的位置),尽管去年年初自己坚持了一段时间,但是因为工作的原因一直没有重新再捡起来,英文的播客质量确实会明显强于中文播客,越早培养的重要技能对之后发展带来的价值越大。

06 学习新技术的优先级

我依然有很多技术书想看,和其它领域的技术想学,它们必须得一件一件来做,我计划采取的策略是流出一定比例地时间去学习。学习的深入程度可能不一样,但重要的是安排出时间。

收尾

我认为自己是一个J人[3],我希望自己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里像机器一样做事,我同样喜欢记录和总结,我做每月的总结,以及对喜欢的书会写笔记,我做事的驱动源是计划,而非P人的兴趣,以及天然地更容易进入专注的状态的优势。年终总结这样的跨度能让自己思考的更深刻,因为一个人的一生并不长,他写不了很多个年终总结。它对我而言也是一种鞭策,提醒我是否在朝着自己期望的状态尽力地前进。

如此,新的一年,祝好🏃🏻‍➡️。(题目便是我现在的状态)

注记

  1. 来自《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中关于古典的讨论的相关讨论的比喻。
  2. 熟练的技巧,或是美轮美奂的工艺品,总是提供给人们相同的感受,所以,我把他们看成相同的东西了。
  3. MBTI关于J与P的讨论,可以问下G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