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1. Posts/

2024年8月回顾——依然在路上

·2143 words

这半年开始,我发觉到我的意识开始变得迷离,我开始感知不到自我,无论在空闲时间和工作时间,我在完成一项又一项任务,不愿让自己闲下来。我只有在很少的时间感知到自我的存在,或者说我很少感知到内心的满足,像是心中缺少一块东西,所有的行动都像是一种表演,所有的感受都分散在各个过程中,所有行动没有发挥出真正的强大联合威力。

我们都知道需要承受痛苦,pain is inevitable, suffering is optional,我认为自己抗压能力和耐力还算不错的,但这只是实践层面,更深层的是,我们不知为何要承受痛苦。 生活可以不必如此,盲目选择一条艰难的路,我认为是自讨苦吃。

回顾与反思 #

向外看看 #

这个月做的最有挑战的一件事是我开始向外看看机会了,我联系了很多公司的hr,经历了好几家公司的面试,在这之前,我准备了一两周,因为工作的原因,准备的并没有很认真,面试的过程真的非常艰难,我感觉自己的薄弱面被面试官疯狂地追打,每次面试完自己都长舒一口气。虽然面试的结果并不好,但价值还是很明显的:1)锻炼了我的面试能力。2)专注于技术,而非繁琐的业务。我认识到自己过去两年技术能力并没有什么进步,还都只是大学阶段,很多基础问题都不能答好。另一方面,我看待工作和业务的角度发生了变化,我开始考虑整个工程的合理性,考虑其优缺点,技术选型,以及取得的成果。我们的工作大多很螺丝钉,这意味着一个人单纯依靠工作很难有明显的进步,我们必须主动地去探索和钻研,才会发现自身优势所在,和自己的乐趣所在,以及成为10x工作力的人。

犯野心的错误 #

我想起《深度学习革命》中引用的一句话:

要犯野心的错误,而不是懒惰的错误。 —— 意大利哲学家马基雅维利

事实上,我们并非一贫如洗,缺少资源,我们并非一无所有,不能为他人提供自己的价值,我们其实拥有一些资源,只是存在多与少的区别。我们被教导要节俭,但节俭并非意味着克制,在对自己明显有利的方面,我认为花大价钱是值得的。 比如可以明显提高自己工作效率的工具,提高个人能力的课程和请大佬吃饭等等,而对满足个人欲望的消费,我认为是不必要的。如果把这里的钱换为资源,冒险花费一些自己的资源,我认为也是值得的,因为它们的投资回报率很可观。所以,做一些大胆的事是有必要的,撕掉组织和个体自我包装的外衣,它们绝大部分都是草台班子。

我很少长时间地阅读了 #

很多有价值的东西都是在沉浸式思考和沉浸式实践的过程中产生的,工作一整天会让人变得浮躁,做事也变得更加追求快感,当认识到这种现象之后,我觉得我们有能力提供解决方案:

  1. 提供一个轻松的环境,让自己慢下来,试试放松,接受状态改变时的不舒适;
  2. 沉浸式去做一件事,即使一开始毫无思路,有些抗拒,先置身其中,接受开始时地低效尝试;
  3. 接着,我们会慢慢进入高效状态,思路会开始变得发散和深刻。但要分清主次,保持主线程一直没有变;
  4. 最后,接受做事的结果,在过程中尽情地表达,对结果开放。

我回看了这个月的阅读记录,对阅读有些浮躁,我也没有花太多时间去阅读,书籍依然是扩大认知的有效工具,另外是与人交谈和向身边人学习。

依然做一个学习者 #

与克鲁格教授一起提出的邓宁-克鲁格效应的大卫·邓宁曾经说过一句话:你的能力越差,就越意识不到自己能力差。 —— 孟岩《知识的缝隙》

经历过几次面试之后,我认为这句话非常的对,大学的时候经常开玩笑会说:学的越多,越发现自己不知道的越多。 安于现状之时我们会认为自己什么都知道,主动学习被放到了不重要的位置,它的结果是停留在原地,如果我们接受这种情况,这当然是没问题的,但如果我们依然想向前迈出一两步,我认为我们就可以增加一些输入源了。

一个区别是,最近一两周自己的技术方面学习变多了,我曾经想写一篇文章叫成为行业中上游的简单做法,但还没有写。我的一个思路是,我认为人类在大多数时候都是很好的模仿者,如果想在一个领域精通,开始时的做法就是模仿这个行业里大佬的做法,分析它们的关键特征,然后努力向它们看齐,包括看问题的视角,真正的挑战在于坚持下来,把心态调整好,我认为这并不难。

所以,我依然要让自己做一个学习者,摆脱尽可能多的会打乱自己的事,比如刷手机和检查消息,留出大段的空闲时间沉浸式地去钻研和学习,这产生的结果不是线性的,而是指数型的,我把这里也看作有复利效应。

我们需要加入社群 #

行为大多存在双面效应,比如独处更容易产生深刻认知和坚持自己的想法,但也容易让自己固步自封,每种行为都有偶然性存在。加入社群,找到一群志趣相投的人,我认为对我们的帮助更大,这可能是只需要找到两三个好友就行,优秀思想和产品大多来自团队人员互相刺激和思维的碰撞,我们很难做到找到自己各个角度的思维缺陷,或是自己产品的问题,与其费力自我反思,不如把它交给其他人来做,这样成本更低,作为交换,别人也可以反过来这么做。

找到一群愿意表达思想,愿意倾听他人思想的人是非常幸运的,整个团体可以更高效地共同进步,有时哪怕是一两个人也很好。

对抗模糊性,有效利用资源 #

我们不仅可以向外让自己的行为激进一些,向内也是可以的,所以我打算强制一下自己。我们对自己做事的结果要设定预期,我们不可能在每件事上都做到优秀,对必要但不重要的事,设定自己的期望结果,当它达到预期时,就停下来,当未达预期时,就继续做。 及时停止可以把节省出的资源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