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edfrogotr's Blog ==
=======================
The journey is the reward.

2025年3月回顾——平常与极端

Diary |

好的,又是一个月过去了,时间过的很快,我这个月很忙,直到现在也是。

我觉得人的主动记忆不强,必须依赖一些启发物才能回想起过去之事,这个月过的很快,如果让我说自己做了什么,我很难做到,但当我看到一些相关的东西,我会忽然想起那件事,而它仿佛发生在昨天一样。笔记充当记录的作用,就这一点而言,它就很重要。

工作的5天像是时间压缩,咻的一下就过去了,重复的内容太多,没有留下什么记忆,可能我有在工作方面进步,但脑袋确实混乱,所以长时间的工作真的好吗?


自己这个月有一个收获是有意识地在尝试新东西,尽管有些很糟糕,有些却看起来还不错。随便约人去爬山看来并不好,认识新朋友前先多聊天可以做一个有效的筛选。

这个月看完了两本书,一本是《从0到1》,一本是《银河帝国4》,读书少了很多。


平常与极端

平常与极端像是一件事的两端,有些人做事很极端,有时我们会说追求极致,有时又说钻牛角尖,有时我们劝告别人接受现实,不要太理想主义,现实是站在每个位置上的人都有,但分布不同,我强烈认为这会是一个正态分布曲线,极端的人要么生活非常糟糕,要么是非常成功,而那些中庸的人在曲线的中央,占据着大多数资源,但并不控制资源。这是一方面的讨论。

在另一方面,我想就做事讨论平常和极端

平常是保持平常心。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很多时候不断施加压力,一个人会被社会”蹂躏“和”教育“,然后按照社会的价值观做事,沿着别人希望你成为的路线,你只需丢掉意识,选择臣服,一直努力就是。但我总觉得,这是病态的,谁是幕后操纵的人呢?那些拥有权利或是资源的人,会观察到社会心态的变化,他们会选择做什么呢?他们的决策是基于什么动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类社会更加美好?人人都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还是只是服务于自己的利益、虚荣、流芳千古?

我有一个朋友说:”我不想过一眼望到头的生活。“去年春节后回到杭州,我写过一段无人可知和基本可知的路的比喻,我觉得非常相似,基本可知的路帮助我判断:这是否是我想要过的生活?就目前的状态而言,它不是。所以我不得不做一些改变。

平常心是个体应对环境变化的方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真的很难做到,想起佛教中的无常,我觉得这值得了解一下,多少大师再日日夜夜冥思后,应该会有有效的应对无常的方式。

再接着,便是极端。我想说的是通过极端的做事方式来打破环境对我们的控制。当我在房间时,我会倾向于做一些常做的事,绝大多数时候它都不是学习,而是娱乐,我很多次陷入其中,我所想到的解决方式是通过极端的做事重新培养自己对环境的刻板印象,也可称作重新建立心智。

做的时候不用考虑那么多,一直坚持做一件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比如持续3个小时,重复做3~5次,我认为我们的心态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当在处于相似环境时,不会再想着做一些娱乐的事,那种感觉/动机已经被冲散了。

That’s a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