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1. Posts/

读《刀锋》

·2291 words
Table of Contents
  • 评分:4.5
  • 分类:人物小说
  • 作者:毛姆

以下是一家之言,不喜勿喷。

开头总是很难,就像做一件事进入状态总要花些时间一样,上周六周日加班,接着再五天高强度工作后,这周六又是加班(今天或许还是,这取决于我),这让人精疲力竭,即使自己也愿意早日让自己做的项目上线,但确实还是要休息一下。我在空闲时间看这本书让自己放松,今天上午健身完之后,我实在不想继续加班了,就“偷懒”一口气把这本书剩下的部分看完了。

我觉得整本书都是在为倒数第二章做铺垫,当然如果不交代背景,只是那一章的对话会让人摸不着头脑,但书里还是有一些水分在的,可能作者当时的状态更想多说些什么,这并不影响阅读节奏。

这本书尝试在为一个问题寻找答案:人生是为了什么? 借书中人物拉里(主人公,后面我都这么称呼)去寻找。拉里放弃在美国工作,然后长时间看书,学习各种语言,在法国、德国还有印度待了很长时间(可能还有很多其它国家),而这做的越多,我总感觉,越会有气质的提升(这只是表面),越会有内心的充盈,这种能量自然地自内向外释放,它所展现出来的精神与众不同,这超脱于它的外在实体,不关心它穿什么,发型和身材是否得体,一个人站在那里便能让你感觉到那种平和的能量。

人生的可能性 #

阅读小说就像是经历一次重启的人生。拉里放弃了很多东西,在一九一几年的美国,是一片繁荣的景象,但他却选择放弃工作,尽管这样做肯定能让自己有一个不错的生活。接着,他放弃很多,做了很多不寻常事,他总是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不是为了炫耀,不是为了积累财富。现在的社会和二十世纪的社会有什么区别吗?我觉得它变得更单一了。可能在之前60%的出现的普遍大众现象,在现在变成95%了,独特个体变少了,更多的人放弃思考,被束缚在社会规则上,我不知谁在受益,可能规则是被那些物欲高或攀比之人控制,社会发展带来的高效只是加重了对资源的控制,竞争者们在玩一场无限的数字游戏(指怎样让自己的组织更高效),我不禁想问:现在人们的价值观是什么? 社会似乎只有一套规则,数字化、无线互联网和再进一步的社交媒体反而加深了思想的垄断。人们能够轻易地盯着世界上的耀眼角色,现象因为无人不知,反倒带来一套统一的标准,人们也就向着这一个标准拼搏。

为了增加产品的收益和效果,生产者必须被迫做些事情来满足统一标准,比如把内容整理的友好方便消费者阅读,更醒目的标题,多种emojo,清单list,更好的视频质量或滤镜,这些方式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当人人都应当如此时,这变得畸形或者说有些过于抑制了,这样导致的现象就是:很多人为了满足或遵循这个标准,必须得做些自己不情愿做的事,我称它们为 have to eat shit,而这种事做的多了之后,我们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和适合做什么了,我们变得老实了,一个人的风格还未培养完成就被抹的一干二净了。有人反驳说,一个人大可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我只想说,这难度很大,不过几千年的历史也可以发现,大众很难接受非主流之物,系统自然也不会强化非主流之物,就像独尊儒术。日光之下无新事,我觉得一百年前的社会、古代王朝的社会和现在兴许没太大差别,人的本性不太可能会变,载体或者说环境只是有些不一样了。

书中大概有一句话:在美国,想生活就得工作。现在,这在哪个国家几乎都适用了,人们不得不工作,无论情愿与否,人们被强迫生产,生产过剩的物件再低价平摊到普通大众手里,称”人们变得幸福了“,这是生活质量的提升,但是,这是哪门子的幸福,人有个天生的特质,就是自己拥有的东西远没有自己得不到的好,人们的欲望被频繁的满足,现在,每个人拥有的更多了,但是真情实感却变少了,精神在大脑中的位置似乎萎缩了。

所以,我们有必要重新想想”Less is more“这句话了。

人生的可能性就是,我们何不跳下钢丝绳看看,我们何不让自己不追求一些东西看看,我们何不丢弃一些东西看看。规则在锁死着你,我们一旦跳下钢丝绳就上不去了,很多行为的后果是不可逆的,但若沿着规则和准则行事,我们是不情愿的。这是个很难抉择的问题,不过未来无人知晓,我们至少应该不时地想想它。

梵天 #

我不信教,尤其是读了《人类简史》、《未来简史》和《自私的基因》之后,我觉得自己更不太可能会信了,如果科学算是某种宗教的话,我暂且算是它的信徒。神已变得不再神圣,人本身和人的算法,相比于硅基组成的机器,已体现不出什么优越性,人类和世界只是自然演化过来的,跟神搭不上什么关系,人类的存在也不是带着什么目的性,人生的意义也没什么特殊性,没有什么是命中注定,只是如此。

👆只是一种观点,因为很多人已经找到了人生的意义,他们也很清楚的理解现实,人生的意义或许是人们赋予其上的意义,或许是信教者与神的关联,很多人能够快乐认真的生活,我想他们应该是已经找到了。

但是,很多宗教是不一样的,仪式不同,带给人的影响也不同,比如基督教的爱世人和赞美诗、弥撒什么的,佛教的戒律,很多宗教中的概念是相似的,这说明各个洲的人类基本也是相似的。但是不同的是,即使概念相似,追求的方式也不相似,行为和人因此获得的状态也不同了。

我个人觉得,梵天很像道教中的“道”,或是自然规律及自然本身,梵天无处不在,却又不可寻。它予人的意义在于,对其的追求就像是与自然万物的融入,以此收获的是平和,不在于极度的欢悦,也不在于对目标的苦苦坚持,一切都在其本身,过程和行为的自身就是目的所在,就是关注点所在,而不被物欲束缚,身体与精神变得逐渐分离,精神逐渐丰盈,我没有这样的状态,我也没有很多研究,但我觉得这样的境界总能自内而外地透出,并传递给其它人。而且我也解释不清楚梵天与人生的意义的关系,或许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身处其中,万物如其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