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1. Posts/

读《穷查理宝典》

·1806 words

从土耳其回来后,我写了一条便签:思考下一个目标,和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同时,本着极简做事的原则,我写下了自己的做事原则:冥想、阅读、写作和锻炼。我在周六打扫和清理了房间,让房间更整洁,以此让自己在房间里待更久。我不愿追寻世俗的快乐,因为那不会让我感觉快乐,本周我阅读和写作,不期待让自己快速取得结果,但常常反思自己行为的后果,慢就是稳,稳就是快,在自己所相信的方向上持续前行。

《穷查理宝典》中有着查理·芒格职业生涯比较好的发言的采访,书中阐述了芒格对投资的观点、对人生、社会等的态度,他讲述自己认为行得通的观点,历史的结果表明这有参考意义,而我也看到了对待职业的不同态度。

诚实是首要原则 #

书中有一句:

本杰明·富兰克林没有说诚实是最好的道德品质,他说诚实是最好的策略

芒格是诚实的践行人,他极为正直(起码从书中来看),说话毫不避讳,他极为讨厌公司“做假账”(合法但不诚实的记账方式),并且不搞投机主义,依靠复利果断决策,长期持有,帮助投资取得丰厚的回报「1」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我在《纳瓦尔宝典》中也读到过:和正直的人交朋友,更进一步是,为你敬佩的人工作。后者应该更难做到,因为大多数人不喜欢自己的老板。当一个人臭名昭著时,我们最好离他远点。

我认为这其实是一个长期策略,当我们保持一次、两次、很多次诚实后,我们会给其他人留下真正诚实的印象,人们会更愿意跟诚实的人合作。另一方面,诚实让我们不必花大量精力维护自己虚伪的形象(如果我们不诚实的话)。同时,与诚实的人合作我们会更放心。

复利效应 #

站在长期主义的角度,复利效应会非常明显,我想芒格应该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这也解释了他的每天进步一点点的策略能够奏效,我不认为他是一个 work hard 的人,我认为他很多时间都是在阅读和思考,以及写作。

他是一个非常表里如一的长期主义的人,他从不将自己比做兔子或狐狸,而常常提起乌龟,芒格说过这样一段话:

如果乌龟能够吸取它那些最棒前辈的已经被实践所证明的洞见,有时候它也能跑赢那些追求独创性的兔子或者跑赢宁愿跻身那些忽略前人最优秀的工作的蠢货之列的兔子。乌龟若能找到某些特别有效的方法来应用前人最伟大的工作,或者只要能够避免犯下常见的错误,这种情况就会发生。我们赚钱,靠的是记住浅显的,而不是掌握深奥的。我们从来不去试图成为非常聪明的人,而是持续地试图别变成蠢货,久而久之,我们这种人便能获得非常大的优势。

只需要每天掌握简单的知识,日积月累,就会有惊人的变化。现在,我真真实实地认为,“慢一点”其实是更好的策略,尤其对于知识,我们需要慢慢消化。因此,我觉得消费快餐式的内容是在浪费时间,它带来陡峭的满足感,后果是我们其实还需要花时间让自己再次平静下来。在一个不被打扰的环境,按照自己的进度消费信息,我觉得作用更大。

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 #

芒格也是这一原则的践行者。他提到很多科学家或是企业家都有自我证伪的习惯,比如达尔文和爱因斯坦,不断地质疑自己,以此让自己的理论更加完善。另一方面,逆向思维对摆脱显而易见的错误也很有用,比如1986 年他在哈佛大学的毕业演讲讨论如何避免痛苦的人生,我们做决策时也可以使用这个原则。

lollapalooza效应/跨学科知识 #

这是芒格极为推崇的,也是现代社会忽视和极为空缺的,很多人通常只做到了自己领域的专家,对其它领域的知识,耳朵像是会自然屏蔽,不会在大脑中做过多考虑,从大脑进化角度这有合理之处。但是,这很容易让我们的决策变得短视,就像锤子效应,它的意思是当你有一把锤子时,你会把所有事情都看做钉子。所以,我们至少要让自己有两把锤子。

跨学科知识的一个好处是,让我们可以从多个学科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一种对比的视野让我们看待事物更加立体,比如要想学好一门语言必须学会两门语言,多一个角度,我们的理论也会更加完善。

结语 #

在我看来,现在的社交媒体过于嘈杂,我们很容易被热点新闻吸引注意力,留出更少的时间去提升认知和锻炼能力,以及创造产品,我们变成了垃圾信息的消费者,同时还要努力劳动以支付自己认为需要的“必需品”。读书和安静地看文章能让我产生更多思路,进步也更加有效,我打算实践这个原则。

补充 #

  1. 这反映出一个我们如何使用自己关注点(attention)的问题,我们可以将时间放在研究公司股价走势或是打听八卦消息,也可以将时间用在获取多学科知识,以此客观、全面的分析问题,以在投资时有效决策,很明显,芒格选择了后者。